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代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开端 ——兼论心理治疗(6)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心理治疗与中国文化 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的人生观”,到20世纪30年代轰轰烈烈的心理卫生/建设运动,至抗日战争时期的“心理卫生中国化”的思

四、心理治疗与中国文化

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的人生观”,到20世纪30年代轰轰烈烈的心理卫生/建设运动,至抗日战争时期的“心理卫生中国化”的思潮,心理卫生都与社会思潮息息相关。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也有一些开始自觉接受心理学知识,要么用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来解释西方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知识与方法,笔者将其称为“中国化的心理卫生”;要么用现代心理治疗来重新诠释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可将其视为“心理卫生中国化”,此两种途径可以视作现代心理治疗最初遇到中国文化时所呈现出来的两种思想型态。

(一)中国化的心理卫生

所谓“中国化的心理卫生”,是指学者用中国文化中已有的心身之观念和概念来理解和阐释西方心理卫生理论,对其进行中国化的改造。面对外来的新事物,用已有的知识系统去理解和诠释,似乎是人之本能,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西交互最激烈的时候,当时的知识分子怎么理解西方心理治疗,以及用中国文化中的什么理论来诠释?

第一,用中医的理论诠释心理卫生。比如20 世纪20 年代末,名医董庭瑶(1928)撰文专谈心理卫生,他最初引用内经里的七情学说,谈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并谈自己的心理健康观,认为心理健康乃“镇静而已”,如果能镇静者,康健自在其中,并认为“心灵身体两种健康,皆有交互之影响焉”。从其心理健康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有关身心关系的思考,并在最后提出心理卫生的方法,即“治心之道”:“于每日之间。当用数分钟,故将最有趣味之思想,转移于他种事物之上。或闭目危坐,心无所思。如佛教之所谓‘寂灭’者”。

第二,用佛学的观点诠释心理卫生。如近代佛教大师太虚曾专门撰文《佛学与心理卫生》,从其文中内容来看,他对当时的心理卫生相关概念颇为了解,从心理健康的概念,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包含精神分析)一一列举,如数家珍。文章最后,太虚大师也用佛教的观点来阐述心理疾病的诊断:

“痴执(不正见)贪慢嗔疑为六根本烦恼,而忿恨等二十为随烦恼,其预防治疗及培养增进其健康,则仍不外发起并扩充信,惭,愧,精进,等十一种善心,惟此十一善心对治彼二十六染心,逮得最后胜利,则余中性之心心所皆随而净善,诸不定性者亦不复再容存在矣。由是成为至极健康之四智相应二十一净善心品,是之谓圆满菩提,是之谓成佛,亦即谓心理卫生之究竟义。”(太虚,1938)

太虚大师在文中提到的“十一善心”、“二十六染心”等都出自素有佛教心理学之称的《百法明门论》,由此可见,当时佛教已经注意到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卫生之观念。并且他在针对当时的心理卫生学中提出“以适应外在环境能力值大小”为心理健康程度强弱之标准,进一步提出以上所述之佛教中之“心理卫生究竟义”,足可见他一开始便了然现代心理卫生的局限之处。

第三,用中国文化中的固有概念和思想诠释心理卫生。如金声(1931)在《心理卫生杂说》中,解释了什么是健康心理:“少思虑,绝妄想,戒嗔怒,祛贪痴,除忧愁,寡嗜欲,习静以凝神,求真以悟理,始由个人推而至于家庭学校社会世界,皆养成清一色之习惯,此健康心理之大概也”。其中用到的词汇“思虑”、“妄想”、“嗔怒”、“贪痴”皆为佛教中之用语,“习静凝神”、“求真悟理”则颇有道家和宋明理学之风范。董华农(1948)发表了《中国心理卫生导论》和《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学》两篇文章,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科学的内容,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健康心理的标准为同(同年龄相符的人的心理表现相同)、刚(完整的人格)、毅(毅然的面对现实)、本(正常的情绪)、讷(勇于行其预定的计划)、仁(适应合群),作者认为如此心理健康标准的确立是完成中国心理卫生学的第一步。胡忠智(1949)撰文《中国固有之心理卫生学》,引经据典,提出心理卫生的目的是“不惑、不惧、不忧”,归纳心理卫生之方法有:正心、乐道、淡泊、去甚、闲赏、娱乐、适应、达观、心疗、自慰、小劳、整洁、省节、炼身。总结起来即:乐天知命、永执厥中、把握现实、作息相闲、正心诚意、推己及人、有始有终、平情论事、取人为善、锻炼身体。

第四,用当时的政治思想诠释心理卫生。比如陈定三(1936)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来阐述心理健全的方法:忠勇、仁爱、信义、和平、服从、礼让、整洁、快乐、坚毅、恒心、节制、活泼。1937 年,胡嵩山发表一篇《心理卫生的一条捷径——养气》,阐发“复兴民族”重在“心理建设”,“心理建设”首在“心理卫生”,而“养气”是其中一条捷径,因为“养气可以使心气和平,脑海清明,以通达事理,立定志向,而立丰功伟业”。至于怎么养气呢,他引用孟子之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即要平心静气,坚忍沉着,然后再配以道和义,则“事无不成”,“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网址: http://www.zghgmyzzs.cn/qikandaodu/2020/1015/533.html



上一篇:中国化创意写作的版图、边界和际遇
下一篇:关于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几点

中国化工贸易投稿 | 中国化工贸易编辑部| 中国化工贸易版面费 | 中国化工贸易论文发表 | 中国化工贸易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化工贸易》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