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代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开端 ——兼论心理治疗(5)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34年,吴南轩介绍了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并倡议“欲实现心理建设,以复兴民族,解舒国难,则必提倡研究心理卫生”(吴南轩,1934),于是掀开了中国

1934年,吴南轩介绍了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并倡议“欲实现心理建设,以复兴民族,解舒国难,则必提倡研究心理卫生”(吴南轩,1934),于是掀开了中国轰轰烈烈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1936年4月,包括吴南轩、萧孝嵘、艾伟等人在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缘起:

“国于大地,必有兴立,立国基本之道为何?民心或民族之精神而已。无论任何国家,其民心健全者国必强盛,民心堕落者国必衰微,民心者实一国国力兴衰升降之寒暑计也。故先哲皆以心地为本,治学者以治心为先,治军者以攻心为上,治国平天下者以诚意正心为主。心之为用大哉,操则存,舍则亡,个人如此,一国民族尤然。”(见章颐年,1936)

由此可见,当时的心理学者已经将心理卫生提至立国之本的高度。

两年后,发起者吴南轩(1938)在回顾这一运动时曾说:

“中国心理卫生运动提出于万方多难的年头,故自始即强调其社会的意义:在协会成立大会的特刊上,该会将心理卫生一名词,规定为与‘革心’及‘心理建设’同一涵义的东西;而于心理卫生与国难之间的关系,尤会一再的致意……所谓民族劣根性或民族病,假使有的话,亦唯有在心理失常中溯得根源,在心理卫生中获得救药,所以在今日谈心理卫生,是民族的需要,不是个人的奢侈。”(吴南轩,1938)

从一开始,有关心理卫生的论述就是与社会的需要和民族的救亡绑在一起的。这种论述与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传统有关,容易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接纳,更是与国家利益相并,响应了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之号召。事实上,当时参与心理卫生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丁瓒,日后也被证实是于20年代就秘密参加共产组织的地下党员(见都樾,2012)。也就是说,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启蒙与救亡理想是共存的,而当时参与心理卫生运动的中国心理学家们并不是(或者不只是)纯粹为了发展这门学科,如西方“为了科学而科学”的精神,而是想用这门科学和方法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打造新的“人”。

1930年代末期到1940年代以后,有关心理卫生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发表出来,代表人物有章颐年、吴南轩、黄嘉音、丁瓒等人,杂志报纸有《心理季刊》、《西风》、《申报》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西风》月刊(出刊约十年,中间因战事休刊两年多)。1936年9月1日,林语堂、陶亢德、黄嘉德、黄嘉音等人创办《西风》(West Wind)月刊。《西风》月刊以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作为参考对象,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涵盖主题相当丰富,其分类包括社会思想、文化传记、心理教育、医术科学、风土人情等。其刊载的各式文章中,直接与心理卫生、心理学、精神疾病、情绪管理相关者数量达一百七十多篇以上,若加上《西风副刊》所刊载者,数量则更多。这些文章涵盖议题广泛,主要围绕精神疾病、家庭问题、心理卫生、精神分析、情感、儿童与国外学者简介等主题。《西风》月刊对心理问题的关切,也可以在其开辟“心理?教育”专栏上窥知一二,此一现象恐怕与主编的兴趣最为相关(王文基,2011)。黄嘉音长期投身中国心理卫生运动,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会员,并担任上海心理卫生促进会的副会长。1941年,他允诺在国内尚无心理卫生专门杂志前,《西风》愿意承担起推广的责任。1950年代初期,黄嘉音自己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见王祖承,俞承谋,201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活动被迫中止,但是由于当时心理卫生运动被视为抗战建国中心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家庭、学校、政治、司法、实业、军工国防、医药卫生等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战火中依然可见心理卫生运动的星火仍在燃烧,中国心理学者仍然继续推动和开展心理卫生的宣传和实践。除了上面提到的重要杂志《西风》以外,还有一些民间团体仍在继续此项工作,乃至于后来在战火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与心理卫生有关的法令文件。

总而言之,如果说最先以科学的姿态现身在学院里的“变态心理学”,以研究异常心理及心理疾病的治疗作为主要内容的话;那么,“心理卫生”概念的出现,则弥补了对心理健康的促进这一个方面,并着力强调心理卫生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其大力发展得力于各个层面的参与讨论。无论是知识的建构,还是实践的运用,都仍然是在当时社会“科学”氛围的影响下,接受一种新的思想、价值与理念,先进的知识分子则是这一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如前所述,我们可以从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中看到他们推动“心理卫生”的起点带着强烈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启蒙与救亡的思想,而“心理卫生运动”在民国初期显然则带着浓浓的硝烟味和一抹悲壮的色彩,赋予了它属于那个年代特殊的中国内涵与时代气质。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贸易》 网址: http://www.zghgmyzzs.cn/qikandaodu/2020/1015/533.html



上一篇:中国化创意写作的版图、边界和际遇
下一篇:关于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几点

中国化工贸易投稿 | 中国化工贸易编辑部| 中国化工贸易版面费 | 中国化工贸易论文发表 | 中国化工贸易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化工贸易》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